ESG投资的未来增长与数据息息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19年的一份调查1显示,受访者把数据列为进一步推进ESG整合的主要障碍之一(见图1)。
图1:ESG整合面临的障碍

对于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来说,ESG评级为投研框架提供了有效信息,并且会影响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对于公司来说,ESG评级有助于让其了解是否已达到预期的ESG影响和成果。因此,近年来第三方ESG评级机构的数量显著上升,并不足为奇。
这反过来又衍生出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的其他问题。
了解评级背后的含义
有别于财务比率(大多数属标准化指标,并清楚显示每个比率所涵盖的范畴),ESG数据还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分类方法(尽管欧盟在2020年6月颁布了《可持续发展金融分类法》)。因此,针对ESG评级机构需要解释和比较的同一问题,报告的方法有很多种。譬如,单就多元化而言,重要指标不仅限于性别,还可延伸至种族、国籍、教育程度、年龄、身体残障情况、性取向及就业状况。与此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独特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环境也会决定哪些多元化问题在哪些国家和地区较为相关。例如,种族问题可能是美国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多元化问题,但对于移民众多的西欧国家来说,多元文化主义却更为重要。此外,中国可能较为关注城乡差距,而在印度,宗教和种姓制度可能是更重要的多元化指标2。
ESG评级机构如何定义对等组,也会影响ESG评级。大部分的ESG评级机构在分组方法上都欠缺透明度,但是对等组对公司的ESG评级会有重大影响。在亚洲,许多集团拥有多元化业务,并且业务遍布多个国家,增加了情况的复杂性。
此外,ESG评级机构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填补数据缺口。举例而言,某家机构可能会设定事件数据丢失代表不存在安全问题记录;而另一家机构面对监管较严的国家/地区境内的公司时,即使缺乏数据支持,也会给予更高的评级。例如,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中国大型银行在治理方面的评分往往低于新加坡的银行。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对其他可观察数据及预测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估算丢失的数据3。
ESG评级对市值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也可能存在偏颇。这些公司可能缺乏资源,来提供关于ESG议题的综合性报告。与此同时,有别于财务数据,ESG数据未经审计的性质也会让人质疑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这正好说明为何与信用评级(以标准化的财务比率为基础)相比,ESG评级(基于上述理由)的差异显著较大。据估计,穆迪与标准普尔的信用评级之间存在0.9的正相关系数4。ESG评级情况则并非如此。例如,Sustainalytics将印度公司Adani Ports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评为ESG风险较低,但MSCI对该公司做出的ESG评级却是CCC(最差级别)。然而,在信用评级上,穆迪和惠誉都将其评为BBB-,与标准普尔的BB+级评分大致相仿。
上述所有因素,加上ESG评级机构目前对亚洲投资领域的覆盖率仅有60%至70%,都显示出亚洲正面临着不少ESG数据的挑战。
图2:影响ESG评级的因素

引领亚洲数据之旅
ESG数据标准将继续进行优化和协同。在亚洲,亚洲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ASIFMA)正致力应对ESG数据缺陷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多项建议5:
● 寻找交汇点,打造以原则为本的全球(或至少区域)分类法
● 各司法管辖区与行业之间采取较高、较一致的公司披露标准
● 提高分析标准,鼓励采取更全面和稳健的策略进行ESG测量和分析
● 为ESG评级机构制定更高的标准和问责制,其中可能包括相关法规制定,以及明确和统一的产品披露规定
● 协调不同的ESG标准和框架(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在系统层面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银行监管的政策,包括气候风险
● 公私营部门,以及公司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就披露和报告标准保持合作与对话
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提供更多数据,而是就一系列标准化数据达成一致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提供ESG披露较多的公司在不同机构之间的评级差异往往较大6。
在这一背景下,主动型投资经理自行建立ESG评估框架至关重要。美世是一家提供基金评级并协助资产所有者挑选基金经理的公司,一直鼓励基金经理应自行制定公式,从而厘定ESG的权重和评分。此外,美世主张把ESG视为投资决策流程的增值部份,而无需专设一支ESG团队7。这与我们团队的做法不谋而合。瀚亚投资新加坡固定收益团队拥有专属的ESG评估框架,这是我们信用业务的自然延伸,并充分利用了信用研究团队对投资领域内各发行人的深入了解。
非标准化的ESG数据激增,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多个“漂绿”(greenwashing)事件。这是一种企业行为,通过公开表示关注可持续发展,来掩饰其可疑的环境记录。即使是拥有强大的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GSS)框架和原则,甚而带有GSS标签的债券也无法避免漂绿风险。正因如此,我们的团队并未优先考虑把GSS标签债券纳入以ESG为主的债券策略,而是倾向于采用我们专有的ESG评估框架。鉴于“漂绿”或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活力和偿债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对ESG风险进行自主分析,来减少这一风险。
缔造超额回报
尽管第三方ESG评级机构为ESG投资流程提供了关键信息,但投资者需要对这些评级的影响因素有所了解。
与此同时,处理ESG数据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基金经理可使用不同的策略,把ESG整合进投资流程(例如排除、根据规范进行筛选、积极所有权和互动参与等)。这同样意味着他们需要不同类型的ESG数据8。
尽管亚洲市场正在应对数据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在继续提高数据标准,但传统的信用分析依然无可取代。毕竟,主动型投资经理数十年来一直在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发掘独特投资机会。由此可见,如今亚洲的ESG数据挑战或将为主动型债券投资经理提供缔造超额收益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