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迎接挑战

虽然目前亚洲银行业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享有较佳优势,但新冠疫情过后经济复苏花费的时间越长,银行业内部整合的可能性就越高。市场关注的相关领域包括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数字化速度,而运营及财务上的韧性则是金融机构的制胜关键。


2020年9月

虽然目前亚洲银行业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享有较佳优势,但新冠疫情过后经济复苏花费的时间越长,银行业内部整合的可能性就越高。市场关注的相关领域包括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数字化速度,而运营及财务上的韧性则是金融机构的制胜关键。

新冠疫情对大量企业和经济体造成了冲击。尽管经济活动正缓步复苏,但许多行业仍然面临困境。譬如,因为市场日益担忧经济压力将触发金融危机,金融业就一直备受关注。多家央行意识到美元融资市场面临压力的风险,因此迅速与美联储推出协调措施,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美元流动性。

在目前环境下,市场更加关注全球银行体系长期承压能力。各国政府因而推出多项措施,包括延期偿债、放宽不良资产标准和提供信贷担保等,以此支持金融机构,维持金融体系的充足流动性。

然而,这些措施只能暂时纾困。银行业仍被要求以通常的监管标准监控其资产质量,并逐步建立起足够的资本缓冲。这是为了确保能够迅速发现任何最终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并即时作出应对。

一、一场亚洲银行业脆弱度测试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经历了重大结构性转变。整体而言,多数亚洲银行提升了资本性和流动性缓冲并减少了杠杆。因此,在爆发这次疫情危机前,标准普尔预计20个亚太区银行体系中的19个都将保持稳定。区内银行的一级资本比率超过11%(见图1)。根据《巴塞尔协定III》的国际银行监管规则规定,银行的一级资本比率最低不得低于其风险加权资产的10.5%,而资本充足率则须保持至少12.5%。此外,全球财力雄厚的银行均持续出清不良资产,其中亚太区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明显较低(见图2)。

图1

 图2

亚太区瀚亚投资的各个投资团队对此持有类似观点。瀚亚投资上海投研团队认为,由于疫情防控封锁措施推高失业率,导致家庭收入减少,不良贷款——尤其是消费领域不良贷款的增加——将会对中国各大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轻微压力。不过,随着企业复工,金融机构面临的违约/逾期还款的情况应会逐渐减少。

无论如何,中国金融体系具备充足的资本缓冲,基本上足以覆盖上述风险。为了提振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已为市场注入充足流动性并调低了利率。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在过去数年一直致力于去杠杆,以防范系统性风险。

瀚亚投资印尼团队表示该国银行业资本充足,而且当地监管机构已进行新冠疫情相关压力测试。整体来说,系统重要性银行具备足够资本缓冲,可应对当地银行业7%以上的不良贷款。此外,印尼多家规模最大的银行并未削减股息,监管当局也未发布任何减派股息的建议。这是因为当地系统重要性银行享有强大的资本优势。尽管如此,印尼仍有许多高风险小型银行。其资本比率原已疲软,加上不良贷款比率高企,或令其资本水平远低于最低资本要求,被迫进行重组或调整资本结构。

另外,瀚亚投资马来西亚投研部总监Lilian See表示,由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推出措施,允许银行把个人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偿还期自动延后六个月,当地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会逐步增加。此外,大型企业也可就其贷款向银行申请重组或重新安排贷款。目前,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当地银行的资本和派息状况依然良好。

尽管上述评估结果正面,但评级机构警告,经济长期下行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违约事件上升将导致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飙升,造成银行评级下调,并触发新一轮金融状况收紧。标准普尔重申2020年银行资产质量的韧性取决于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对策的有效性;穆迪则认为亚洲各国政府或为规模较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提供支持,以免金融风险蔓延。
 

二、盈利能力持续受困


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信贷违约上升带来的市场忧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低息环境,令银行的净息差继续收窄。面对这次更为严峻的疫情危机,各地央行已推出更宽松货币政策。由于预测利率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偏低,未来数年的银行利润将进一步受压。

瀚亚投资泰国指出,泰国银行业面临着运营收益减少的风险(即贷款额缩减,以及净息差和非利息收入下滑),但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目前当地银行业的状况依然较为稳健。举例而言,目前不良贷款覆盖比率超过1.4倍,而2019年底的贷存比率为92.6%,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134.8%。

此外,泰国央行为金融机构推行纾缓措施,将其金融机构发展基金(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Fund)供款率(为了援助陷入财务困境的金融机构而缴纳的款项)由存款基础的0.46%下调至0.23%。此举有助于降低泰国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从而可以使其调低企业和家庭的贷款利率。

同样,印度储备银行也推出各项措施,支持该国银行体系。印度银行业目前面临重大挑战——新冠疫情爆发前,当地经济下行已经导致资产质量恶化、利润走低。疫情的爆发犹如雪上加霜;对当地不良贷款上升的忧虑,让不少人预期银行业的交易和支出将大幅减少。

盈利能力下降会限制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从而使经济失去迫切需要的信贷。相对专注于国内存贷款业务的小型地区银行,存款成本接近零水平且无法进一步降低有关成本的银行,以及采用浮动企业贷款利率的银行将受到最大打击。行业内部可能会进行整合。

三、科技为运营韧性提供支撑

整个疫情期间一个重要亮点在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供应商在运营方面表现出来的韧性。在疫情防控封锁下,许多银行必须确保员工能在家如常办公,并继续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即使保守的客户也被迫在一夜之间开始使用数字银行服务。

那些与科技公司合作,可远程为客户开设帐户,进行反洗钱操作,并使用欺诈检测系统的金融机构享有竞争优势。同样,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斥巨资保障网络安全,并拥有多重验证、安全应用程序和生物识别技术等功能的银行将成为赢家。举例来说,泰国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客户的信贷状况;还款纪录保持良好的客户可享低息贷款。

为配合“智慧国家计划(smart nation initiative)”,新加坡的银行继续大举投资于各自的数字转型策略,以提升客户的前台体验,并将客户痛点最小化;同时更新和转换后台基建,从而尽量提高灵活性。总而言之,数字转型中的金融机构正在奠定根基以大幅提升运营和财务韧性。

四、开放银行的未来发展

某金融科技与数字银行报告1显示,由于市场开放和新的银行牌照的发放,预期到2025年,亚太区将会有100家新的金融机构。预计开放银行会为银行业带来更为数字化的竞争和创新趋势,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在2016年已经制定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使用准则,确保银行可与金融科技及非银行企业共享相关数据库,从而成为率先推出有关指引的监管机构之一。新加坡金融业数字化的最新进展是即将在2020年下半年颁发数字银行牌照。

瀚亚投资新加坡股票团队认为,即将进军新加坡市场的银行将拥有一项关键优势,即当地已经建立起成本低廉的存款基础(客户粘性可以很高),而且具备信贷评估经验。新晋数字银行可利用其目前的品牌/应用程序吸引客户,但要推动客户将新开设的数字银行帐户作为主要帐户,而不只是用于存储少量款项的次级帐户,则可能面临较大挑战。信贷评估方面,非银行机构将带来其他数据,使银行可以优先深入了解小众行业发展情况(例如网约车/食品配送服务业)。

上述发展有助于持续提高人们对非银行参与者的信任度;麦肯锡(McKinsey)的未来银行客户调查(Future of Banking Consumer Survey)2发现,大部分受访者相信大型科技公司能为其处理财务需求。亚太区市场的数字前景乐观;目前只有三成亚太区银行客户是数字银行的活跃用户。此外,非银行类的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服务也可延伸至不曾使用和不经常使用银行服务的细分领域,从而缩小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差距,并(可望)缓解收入不平等现象。

来源:

1Quadria Capital:Shaping Asia’s healthcare for tomorrow,2018年9月。
2
https://www.cnbctv18.com/market/covid-19-side-effect-key-indian-pharma-shares-hit-52-week-highs-5680001.htm。
3
国际数据公司的医疗健康资讯科技开支预测及趋势——2019年5月。
4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0/04/13/2014947/0/en/Wearable-
Medical-Devices-Market-to-Generate-67-2-Billion-Revenue-by-2030-P-S-Intelligence.html。
5
Asia HealthTech Investment Landscape 2018 Report, Galen Growth Asia,2019年1月。

本文由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瀚亚投资上海”)编制,仅供资料参考。未经事先书面同意,不得翻印、刊发、传阅、复制或分派本文全部或部分予其它任何人士。本文并 构成任何证券之认购、买入或沽售的要约或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服务。
虽然本文提供的资料均来自瀚亚投资上海认为可靠的来源资料,或以此等来源为根据,但瀚亚投资上海不能亦不会就任何资料或数 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会对任何资料的适用性或对谨慎责任作出明示或暗示保证。本文所载任何意见或估算资料可能作出变更,恕不另行通告。
本文所载资料,若不能在个别司法管辖区或国家合法派发予该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的任何人士或实体或供该等人士或实体合法使用,或导致瀚亚投资上海或其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人士须遵从该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的任何监管要求,则应视为不拟将本文相关资料派发予该等人士或实体或供其使用。任何人士或实体意欲回应或依赖本文所载资料,则该人士或实体应当自行查明其不受任何本地要求限制或禁止其不能如此行事。
本文所载资料及任何意见并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作出考虑;因此,亦不会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类别人士,基于本文资料或估算意见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作出任何担保或赔偿。本文无意披露或讨论任何证券或产品或其所有风险及其他重要资料。过往表现,对经济、证券市场或市场经济走势的预测、推断、或估算,未必代表任何瀚亚投资上海或瀚亚投资 基金将来或有可能达到的表现。投资的价值及其收益,可跌亦可升。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或无法取回最初投资之金额。
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plc)的全资附属公司。 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Prudential plc均与一家主要在美国营运的Prudential Financial, Inc.或在一家在英国注册的M&G plc的子公司Prudential Assurance Company并无任何关连。本文并未经任何监管当局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