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场展望 | 总体基调

本文是瀚亚投资2021年市场展望系列的开篇之作。文中瀚亚投资投资策略负责人黄文彬(Ooi Boon Peng)与投资方案负责人凯文(Kelvin Blacklock)将针对财政政策、市场领导地位潜在变化,以及投资者未来可资借鉴的2020年的经验教训,分享他们的灼见,从而为我们2021年的市场展望奠定了基调。

 

问题一、您的核心场景是什么样的?潜在风险何在?

凯文:2020年第一季度市场从底部开始加速回升后,由于各经济体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经济活动水平,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1年,直到开始全民接种疫苗为止——大概会在第二至第三季度。之后,全球经济增长将再次提速。

目前看来,除非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否则随着各大经济体逐步复苏,量化宽松计划不会进一步扩大或延期。即使2021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恢复,核心通胀如果有任何上升也可能相对温和,不太可能引发政策干预。利率可能在几年内都不会有所上升。财政政策正在成为政策制定者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工具。对此,全球已经形成广泛政治共识。因此,我们预计2021年也会有财政政策继续支持经济增长。见下图。

图 1:民主党和共和党均支持财政刺激政策
1

基本面和商业景气度的改善将对股市起到支撑作用。虽然目前全球股票估值似乎处于高位,但这种估值过高的情况可能会继续存在,股票还可能会进一步升值。此外,由于盈利下降以及股价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复苏,已经造成市盈率高企。随着2021年盈利能力与经济同步复苏,估值将可趋于正常。

主要风险在于疫苗生产延后和/或主要经济体疫情扩散加剧。这可能导致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出现收缩。由于产出缺口仍然很大,不断上升的通缩压力,也是高负债经济体和公司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

问题二、您认为2021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如何变化,对市场有何影响

黄文彬:2020年将会成为“大收缩”之年。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全球GDP预计将收缩4.0%,而美国经济预计将收缩约3.5-4.0%。通过支持就业、扶持企业,实质性财政措施有助于避免2020年GDP出现两位数的收缩,但同时导致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在撰写本文时1,许多国家新冠感染病例出现回升,促使其重新实施封锁措施,这将打压消费者和企业信心。

如果没有疫苗,目前新冠疫情造成的健康威胁将持续下去,那么就需要采取新的刺激措施来支持2021年的经济。虽然各国政府仍然致力于提供更多的政策刺激,但为了确保新的一年实现正增长,所需的支持力度可能必须与2020年相当。在美国,相较于“民主党大胜”的政治格局,目前政府的分化态势意味着刺激措施的规模将更为温和,但数额仍将相当可观。欧元区财政规则悬而未决,意味着其2021年财政政策将保持宽松,总量将达到GDP的4%。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要想在2021年继续保持同样水平的财政支出,将更具挑战性。为了弥补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新兴经济体的各大央行购买了本国政府债务,虽然相对于GDP,购买量远低于美联储。对于那些债务占GDP比重接近或已经突破60%门槛的经济体,如巴西或印度,若要避免出现货币或债券市场抛售的情况,则其进一步借贷和支出的能力将受到限制。与享有储备货币地位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的中央银行可以实施的债务货币化程度是有限的。

因此,疫苗的成功研发和广泛投入使用,将是2021年新兴市场的关键。若非如此,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同类市场,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可能面临阻力。在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因为债务占GDP比重较低,且正受益于全球出口的复苏。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成功应对新冠疫情后,随着全球出口复苏,其工业生产已经出现反弹。

鉴于疫苗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我相信到2021年年中,就会出现可以全面推行接种的有效疫苗。这预示着2021年下半年经济将出现强劲复苏。与此同时,各国中央银行将保持低利率。鉴于实际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印尼央行等亚洲各国中央银行仍有降息空间。这种宽松的货币环境将有助于长期支撑资产市场。

问题三、如果这些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延续到2021年,各国中央银行是否会因此失去公信力?

黄文彬如果新冠疫情的形势没有好转,全球经济增长因而得不到回升,那么各国央行可能会保持尽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许多国家的央行都有纯粹的控制通胀的任务(例如欧洲央行、泰国银行),目前经济收缩导致的低通胀甚至通缩状况,证明了他们的立场是正确的。

如上所述,如有必要,发达市场的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日本银行和欧洲央行)可以继续施行量化宽松计划,并购买国内债务,且不会受到投资者的严重“抵制”。这是因为其货币具有储备货币地位。这些中央银行对债务货币化指控的辩护表明,量化宽松是一项应急措施,当情况恢复正常时,就会退出。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央行实施量化宽松的耐心和容忍度也在下降。在撰写本文时,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导致美国和新兴市场的长期收益率曲线稍有变陡,对此投资者表示担忧。

问题四、您预计市场领导地位会否发生改变?

凯文我们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前估值都不会成为美国股票市场的不利因素。我们预计,新兴市场的盈利将恢复,虽然这很可能是源于中国增长的推动。全球宏观风险下降,以及作为危机措施一部分的美元资产大量多头头寸得到平仓,将为新兴市场的货币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有益于新兴市场的股市。尽管如此,一些规模较小的新兴市场股市可能会陷入困境,因为其财政刺激力度较低,而且可能是疫苗接种的最后一批市场。那些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高企的国家,其货币也可能面临压力。

新冠疫情爆发后加速发生的技术颠覆将继续进行。然而,鉴于许多科技公司和科技驱动型公司在2020年的强劲表现,投资者未来可能需要更具选择性。监管力度加强和税负增加也可能对科技行业构成风险。成长股需要兑现高企的收益预期,以维持其高估值,因此,收益不及预期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其近期表现出现逆转。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我们预测的核心场景,经济环境得到改善,那么周期性/价值型股票可能会因此受益。这类股票包括原材料、房地产、可选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相较于成长型股票,价值型股票长期表现不佳,导致了两者之间前所未有的估值差距。因此,2021年,在经济复苏的支撑下,盈利势头得到增强,有助于缩小价值型股票与成长型股票之间的估值差距。

 

问题五、通胀会否卷土重来?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黄文彬:只有出现GDP强劲而及时的复苏,才会引起全球通货膨胀上升。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在2020年GDP实现强劲反弹,鉴于劳动力市场相当疲软,长期工资和通胀压力可能只会逐步好转。截至2020年10月,美国失业率为6.9%,明显高于代表充分就业的3.8-4%水平。

如果新冠疫情的状况仍然得不到解决,那么持续疲软或负增长可能延续到2021年,甚至2022年。这将会是真正的风险所在。不确定的前景和资产负债表问题将导致企业投资疲软和结构性失业,在未来数月造成经济问题。经济产出的累积损失加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剧了由技术颠覆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

持通胀看法的人士指出,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央行超大规模的流动性注入,形成了对供给面的冲击。在我看来,这两个因素都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总的来说,GDP收缩导致的经济疲软和消费者购买力的相应下降,足以抵消供给面所受冲击。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多年来一直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但仍未能提振通胀。见图。尽管流动性过剩,但企业的运营活动并没有活跃到足以推动通胀回升的水平。

图2: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通货膨胀率(同比变化%)
2

我预计,如果没有需要提前采取行动的过度压力,美联储将把利率维持到2023年。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不太可能改变其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2021年,在过剩流动性支撑资产市场和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情况下,我认为股市和信贷市场存在机会。在央行政策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亚洲信贷和当地债券市场的抛售,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得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收益的机会。

问题六、2020年有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可以让投资者在未来借鉴?

凯文:首先,这种市场冲击(变化)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常态,而且新冠疫情导致的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转变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只要接受这种改变的状态,并做出相应调适,将来就会得到回报。

其次,金融市场本身就具有波动性,2020年第一季度的市场紧缩以及随后的反弹,都证明了这一点。最好的防御措施是着眼于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并为波动做好准备,这样你就可以保持冷静,管控风险,稳步向前。

投资者还应该注意,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机遇。即使2020年的剧变中,亚洲内外也都有一些令人振奋的经济增长事例。

最后,老牌大国美国和新兴大国中国之间日益紧张的政治关系将继续下去。在一个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主要货币、贸易体系和技术的更加两极化的世界,投资者尤其需要深思熟虑。

来源:

12020年11月。

本文由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瀚亚投资上海”)编制,仅供资料参考。未经事先书面同意,不得翻印、刊发、传阅、复制或分派本文全部或部分予其它任何人士。本文并 构成任何证券之认购、买入或沽售的要约或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服务。
虽然本文提供的资料均来自瀚亚投资上海认为可靠的来源资料,或以此等来源为根据,但瀚亚投资上海不能亦不会就任何资料或数 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会对任何资料的适用性或对谨慎责任作出明示或暗示保证。本文所载任何意见或估算资料可能作出变更,恕不另行通告。
本文所载资料,若不能在个别司法管辖区或国家合法派发予该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的任何人士或实体或供该等人士或实体合法使用,或导致瀚亚投资上海或其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人士须遵从该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的任何监管要求,则应视为不拟将本文相关资料派发予该等人士或实体或供其使用。任何人士或实体意欲回应或依赖本文所载资料,则该人士或实体应当自行查明其不受任何本地要求限制或禁止其不能如此行事。
本文所载资料及任何意见并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作出考虑;因此,亦不会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类别人士,基于本文资料或估算意见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作出任何担保或赔偿。本文无意披露或讨论任何证券或产品或其所有风险及其他重要资料。过往表现,对经济、证券市场或市场经济走势的预测、推断、或估算,未必代表任何瀚亚投资上海或瀚亚投资 基金将来或有可能达到的表现。投资的价值及其收益,可跌亦可升。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或无法取回最初投资之金额。
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plc)的全资附属公司。 瀚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Prudential plc均与一家主要在美国营运的Prudential Financial, Inc.或在一家在英国注册的M&G plc的子公司Prudential Assurance Company并无任何关连。本文并未经任何监管当局审阅。